编辑 于炉焱

尚建国艺术简介:
尚建国 (笔名土渣) 陕西西安人,生于1955年,何时仙游、尚且不知。
国家一级美术师.
现任陕西天通书画研究院院长。
兼任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,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艺委会理事,陕西省漫画协会理事。是中国乾坤书法创意发明者,主攻写意人物画,尤其擅长画弥勒佛。他认为“像由心生”,把中华民族历史的审美观念巧妙的应用在弥勒佛画的的创作中,颠覆了传统的佛画概念,逐渐形成自己鲜明、独特的佛画创作个性和风格。深得佛教人士和民众的喜爱。
从艺40年来,先后拜左汉桥、胡西铭、候自强等书画大家为师,有3000多幅作品被《人民日报》、《光明日报》、《工人日报》、《中国青年报》、《读卖新闻》、《中国美术》、《中国书画家》、《陕西日报》等国内外200多家报刊上刊登介绍,获国内外省级以上美术大赛奖项20多次。
尚建国的佛画作品数十次被我国政府部门领导当作"国礼",赠送给世界多国的当地华侨协会领袖。


赤子佛心 笔情禅意
----尚建国国画作品欣赏
文﹡ 何俊峰
昔有东坡先生论画:“天真烂漫乃吾师。”此后岁月,将此言奉为艺术创作之圭臬者,代不乏人。
今逢盛世,世象浮华,喧嚣纷扰,人心浮躁,欲静无方,文人雅士,书家画家也未能免俗,以此心境为书为画者,必心浮气躁,匠心难免,不能静气宁神,怎有佳作问世。
友人建国兄长乃方今画坛异数,深居简出,唯静是守,先以漫画名扬神州大地,后又痴心水墨,专攻人物,善画弥勒,所画之作一派天真,妙趣横生、无世俗气、有隐逸风,他与佛结缘,画品之中,笑佛多现、笔含禅意、赤子佛心。
观先生画作,顿生敬意、心境畅然、烦心皆消、神情振奋、喜意顿生。但见画中弥勒、或倚坐松下、或醉卧溪畔、或高士对饮、或坐看云起、或面壁参禅、每幅法相、身宽体胖、慈眉善目、双耳垂肩、慈容满面、笑口大张、袈裟素衣、坦胸露腹、左手布袋、右手佛珠、笑看世间百态、坐观缘起缘灭,那便便大之腹,容天下多少难容之事,那常开笑口,笑过世间多少可笑之人
以佛界造像而论: “菩萨低眉,金刚怒目”。菩萨所以低眉者,慈悲也;金刚所以怒目,护法也。弥勒佛笑口常开者,欢喜也。观建国先生敬绘弥勒,人人心生欢喜,个个笑逐颜开,烦心俗事时顿时皆消,贪心杂念随手放下。盖先生之画,可涵养性情,可顿悟人生,可超凡入胜,可移风易俗。由此遥想、先生画佛,必先沐手焚香、凝目伫立,静气宁神,意与神合、气与意合、于须臾间:“致虚极、守静笃“。我想,为画者无此定力,决不能绘此妙品。单从几十幅佛缘禅意的选题来看,能当观出建国先生之境界、之追求、之情趣、之胸怀,还可观出先生对弥勒佛之虔诚、之敬仰、之膜拜,更能外化出他胸怀高士之节操,志慕高远、不落流俗、具宗家教之情怀,慈心视物,顾念有情,仿若弥勒慈爱,一如佛道中人。
先生画路宽广,尤善弥勒,兼以古士高贤,亦画英雄美人,皆一派天真,内涵蕴籍,清纯唯美,仪态万方,清宁通圆,弥漫一种化解不开的浓浓诗意,传递一股晃然顿悟之禅意,穿越古今,贯通情感,引古人入现代生活,寓禅意于世事情理,以卓然不俗的独特逸韵,氤氲纯净自然的艺术风格,彰着先不俗的艺术品味。
读画先品人,画品亦人品。建国先生乃逸出凡尘之士,淡泊明敏、心地光明、非入佛道、却具慧眼、一如老庄笔下之仙、不入世俗、不染仟尘、高标时节、直追古人,遗世独占、不求人知。品先生之画、悟图中之道、知其“方寸之间,别有洞天”。片纸烟云间、知微见著,探骊得珠。正如禅师有言:“夫百千法门,同归方寸。河沙妙德,总在心源”。建国先生品性高洁,如松柏之常青,心境超然,寄遐思于无穷,以丹青绘梵语,用佛缘解禅意,盖其画皆心声之显发,其笔下弥勒,图中高土,笔笔结神,处处醒透,高古通神,皆入禅境。
走出画外,建国先生唯静是守于古城一隅,有意无意远离井市,游走于青山绿水,名刹古寺之间,虽不能象古人一样噍下听琴,涧边看泉,却也有行走山林,松下望月之潇洒,在艺术追求的内心情致上,与大自然融通合一。佛家讲,静能生定,定而生慧,艺术苦旅中,潜心悟道的建国先生,以散心化作无染、宁静而不喧嚣,自尊且不妖娆,于清风朗日中,甘淡自知,已入化境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闲谈尚建国其人其画
——杨朝阳
这是一个生活上传统,艺术上却相当叛逆的人。
当今的书画圈,绝非一个“乱”字了得。在这么一个书画生态条件下,谁能乱中求静,那不是神仙,亦算高人雅士了。在我眼里,身居简出、言词犀利、行动果敢的尚建国不是沉默羔羊,不是吼响山林的狮虎,他的隐忍不发,他的成熟稳重,他的多愁善感,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懦弱、退缩,而是一种姿态,一种境界。因为他有他的独立人格,他有他的处事标准,他有他的职业操守。有时我也想,他这么一个性情中人,何以会对大肚能容天下事的弥勒佛情有独钟呢?后来和他接触多了,才慢慢发现,他这么一个阅尽生活苍桑的人,才最懂得什么是绚烂至极,归于平淡。事实上,人有时候是无力改变世界的,能改变的只有自己。何况人一旦失去信心,有时连自己也改变不了。想必神情忧郁的尚建国有他的苦闷,否则的话,他也无需在画佛上下足功课,寻求慰藉。生活中我是没有见过他对谁动怒,发过脾气,但我大抵也知道,越是这种看起来和风细雨的男人,一旦动了真气,那非得作拼命三郎不可。实话实说,至今我尚不大清楚,早先曾以漫画扬名画坛的尚建国,为什么有一天会突然放弃漫画创作,而又进入到水墨画的创作中去了。是生存需要,还是艺术思想的转变?但我似乎能理解他的这种选择。当然,他的这种选择,在外人眼里,已不是什么渐进式,却几乎是一场革命了。客观地说,从一种艺术样式到另外一种艺术样式,看似相差无几,实则相差千里。毕竟,每种艺术样式都有每个艺术样式的规则。不破不立,脱胎换骨,大概说的也是这个道理。如此看来,顺其自然是一种生活法则,有时也是一种创作法则。
其实书画圈至今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怪现象,那就是“学院派”和“江湖派”的纷争。我不知画家尚建国该归入哪个派,但我确信在一切艺术法则中,所谓的“派”最没意义。因为从一个“派”到另外一个“派”,这中间总充满了某种转化的可能,而这种转化,有人的因素,有环境的因素,有时运的因素等等。因此谁比谁强,绝对不是哪个“派”厉害,最厉害的还是自己手下的“活”。
值得庆幸的是,尚建国自出道以来,似乎并没有陷入到派系的泥潭中,他就像一个独行侠,只知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中自我打拼。所以我屡观其画,愈发觉得其画可赏、可读、可品、可鉴,其新颖独特的艺术构思,其形意结合的笔墨效果,似乎总能给人一种难得的正气、静气、和气,这就是我对其人其画总体上的认识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|